此网站为SEO优化技术博客内容分享网站,有需要咨询网站优化,网站建设,外链代发,友情链接,快排优化等相关问题请联系我们!
当前位置:晴天博客 > SEO资讯 > 科技 > 正文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03-16 科技

 文\好孕姐

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这样一个问题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这是孩子对自己生命来源的探索。不过,多数父母听到这个问题都只是敷衍孩子,告诉孩子他是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,买东西送的等等。结果,就造成了难以挽救的后果。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 

之前,我们老家发生过一件事情,一个孩子离家出走,据说是这样的,6岁大的孩子问妈妈,“我是从哪里来的?”妈妈开玩笑地说,你是在路边捡的。还绘声绘色地跟孩子描述,捡到孩子的过程。说是自己有一天干活回来的路上,听见婴儿的哭声,走近一看,是一个小孩儿。当时周围也没有人,怕孩子被狼叼走了,就好心把孩子抱回家。后来,孩子一直没有人找,就一直养着。虽然妈妈是在开玩笑,但是孩子却当真了,隔天离家出走,说是要找亲爸亲妈......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 

告诉孩子是从哪里来的,孩子会更爱妈妈

中国家长听到孩子问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总是羞于启齿,想方设法绕开这个话题,或者用其他奇葩、搞怪地方式调侃这个话题,让孩子自己感觉没有意思,就不会再问了。但是,我们都知道,孩子是妈妈辛苦十月怀胎生出来了,整个过程是充满辛酸和苦楚的。

如果妈妈愿意告诉孩子,他是你受尽磨难生出来的。孩子不但增加了生理常识,也会更加爱妈妈。所以,下一次孩子再问你“妈妈,我是从哪里来的”要好好回答,回答好了,孩子会更加爱你。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 

怎么回答孩子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?

可是,我们也理解妈妈的难处,小孩子总是有十万个“为什么”。在跟孩子解释,他是从哪里来的时候,他不会止步于“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”,他还会打破砂锅问到底,自己是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的。所以,妈妈自己也担心,能不能跟孩子讲明白。其实,孩子不同的年龄段。妈妈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话术回答孩子。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 

①用充满爱和浪漫的方式回答孩子

孩子在3岁左右,就会对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感兴趣。这种情况下,即便妈妈想用科学的理论一步步回答,孩子也未必听得懂。所以,如果家里孩子太小,妈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,就可以先省去过程,尽量用语言营造出爱和浪漫的感觉,告诉孩子他是怎么来的,向孩子传递,他是在爸爸妈妈的期待下来到这个世界的。

曾经黄磊在节目《你好!生活家》中提到,他在面对小朋友提到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会回答说:你爸爸和你妈妈两个人,他们相爱了,就结婚了,然后把你生出来,是妈妈生的你。可以说,这个解释,告诉了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而来的。但是相当婉转、浪漫。

②用启蒙的方式,正面回答孩子的问题

随着孩子的长大,理解能力的加深,他对世间万物的探索,充满理性和求知欲。当他再问到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妈妈就要正面回答他了。不过,妈妈没有必要一下子告诉孩子详细的过程,可以用启蒙的方式,一点点回答孩子,看孩子能接受到哪里。

比如,孩子问“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妈妈可以告诉孩子,你是我生出来的。如果孩子再问,你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。妈妈可以告诉他,是十月怀胎,孩子一点点长大,生出来的。如果孩子再问是怎么怀上他的,妈妈再回答怎么怀上孩子的也不晚。这样在孩子接受能力之内告诉孩子,孩子就能够理解了。

③找到好的机会,用小动物的生育过程,暗示孩子

如果孩子问“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妈妈实在是不好意思回答,可以留一些时间做准备。找一些绘画,或者小故事,告诉孩子,妈妈们在孕育小宝宝的时候,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,算是帮孩子完成一个性启蒙,孩子也能体会到妈妈生产的不易,更加爱妈妈。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 

妈妈在回答孩子是从哪里来的,注意事项

①不要支支吾吾。孩子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,其实完全是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,妈妈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,因为你对性教育的态度,也会影响着孩子。大方一点告诉孩子,不然孩子也会认为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。

当孩子问你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,记住要好好回答,娃会更爱你

 

②语言尽量简洁。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,语言尽量简洁明了。因为孩子没有太多耐心,而且理解能力有限,妈妈回答得越通俗越好。

【话题讨论:你家孩子问过“我是从哪里来的”吗?】

高级育婴师,心理咨询师,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,欢迎关注【好孕】,你想了解的科学备孕、孕产护理、宝宝健康、成长发育,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!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晴天博客 互联网采集发布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qtbok.com/News/keji/4569.html